华为2023年分红达771亿,一文读懂华为“虚拟受限股”的虚与实
文章来源于华夏基石e洞察
获取分享制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同时让员工获得更多的激励,虽然工作比较辛苦,员工却很少抱怨。华为和员工的收益也许都是最大的,华为打造成为国内企业学习的榜样,员工获得激励及成功,展现自我价值,也许这就是对管理者最大的启示。
“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贡献的话,就是在分钱的问题上,我没有犯大的错误。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任正非
如何让核心成员共进退?
一般的企业谈钱色变,视私欲如猛虎。唯有任正非毫不避讳,将分钱视为驾驭“虎狼之师”的不二法门,让人津津乐道。
创业初期,华为还没有多少钱可分的时候,任正非给员工画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将来你们都要买房子。要买三室一厅或四室一厅的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有阳台,而且阳台一定要大一点,因为我们华为将来会分很多钱。钱多了,装麻袋里面,塞在床底下容易返潮,要拿出来晒晒太阳,这就需要一个大一点的阳台,要不然没有办法保护好你的钱不变质。”
近日新鲜出炉的华为2023年分红方案,印证了这一点。
据公开消息,2023年度工会虚拟受限股分红为人民币1.5元/股,分红以后虚拟受限股价格为人民币7.85元/股。分红后的股价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7.85元/股。虽然分红金额相较前年、去年分别下降6.8%、5.1%,但ROE(Return On Equity,净资产收益率)为19.1%!
从收益率上看,还是秒杀绝大部分投资理财产品!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华为目前总股本为513.96333465亿股,按分红每股1.5元计算,今年用于分红的总金额为77,094,500,197.50元(约771亿元)。
而2022年度,华为用于分红的总金额为71,954,866,851.63元(约720亿元)。
2023年度分红总金额,预计比去年增加7.1%。
图片来源: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
可以说,华为奉行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存天理,顺人性”。
存天理,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顺人性,就是以奋斗者为本,绝不让雷锋吃亏,贡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
19.1%的收益率,是个不低的收益率。要知道,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从 1965 年至 2021 年,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化收益率为20.1%,远高于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的10.5%,已经是天花板级的存在。
那么,此次华为的分红方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蕴藏着怎样的考量?
华为分红始末
华为提出劳动所得:资本所得逐步调整至3:1,以激励新入职、真正在一线干活的年轻员工。
所谓劳动所得,就是工资、奖金、补贴、TUP(Time based Unit Plan,时间单元计划)收益。而资本所得,就是ESOP(虚拟受限股)的分红。
这个比例调整,必然影响分红比例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2000年至刚结束的2023年,华为虚拟受限股的股价、每股分红、增值额及ROE,如下表。
注意,2023年度净利润分红1.5元/股,后,股价仍为7.85元,同比不变,也是连续7年维持不变。
在此之前,2002年是华为ESOP回报(ROE)最低的一年,为19.4%,是因为遇到了“华为的冬天”。
即便如此,也秒杀一众上市公司。
据申万统计,一级行业中,剔除金融行业,2022年度,A股平均扣非(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摊薄(由于增发新股等使得分摊到每一股的利润相应减少)ROE为5.84%。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6.23%。
除了2002年、2023年,华为ROE在其余年度均高于20%。在2019年5月起被制裁的五年中,即使最困难的2021年,也达到20.1%。
也就是说,仅投资而言,华为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回报公司。
可资参考的是,2022年度各典型行业的龙头企业ROE加权值,由高到低依次为:
15.小米集团 1.72%。
所以,华夏基石e洞察发表的《2024年关键词:降本增效》一文中有过介绍,可能有“水分”的生意毛利都高,如白酒、矿泉水、饮料等行业,原材料主要是水。也许有“水分”的产品,液体的产品,比固体的产品,成本低,毛利高,挣钱容易些。因为水的直接成本,总是比较低的。
2022年度,华为分红金额为720亿元,而当年净利润是35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是178亿元。
分红是要真金白银,拿现金去分的,可不兴打白条。
但赚的钱够不上要分的红,这是怎么做到的?
说明2022年度的分红,用了之前挣的,但尚未分配的利润。比如2021年的净利润1,137亿元,并未全部用于当年分红。剩余未分配部分,在2023年用于部分分红,因为还有剩余,则可在2023年后的期间用于分红。
另外,净利润仅仅代表该年度的利润表数字,不代表华为本身的资产实力与现金流量表的期末现金余额情况。
华为2022年年末的现金及短期投资达到了3,735亿元,占总资产的35.1%,处于较高的安全水位,现金充沛。
分红背后,是华为需要在艰难时刻继续稳住军心、留住人才。
据1995年8月入职华为的一位前高管回忆,他加入华为的当年,奖金2.5万元。公司量入为股,1996年配股时,给他配了2.5万股,1995年的奖金没有拿到1分钱。1997年对1996年的净利润分红,每股分红1元,ROE达100%。
此后每年分红1元,至2000年,改为每股分红0.7元,首次增值,股价开始上涨。当年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9亿元,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2001年5月,华为将安圣电气以7.5亿美金卖给了爱默生,并在2003年收回了这笔出售款,454个总监级以上干部申请自愿降薪10%。任正非签署《2001年十大管理工作要点》,大谈危机。
媒体将此文改名为《华为的冬天》,成为企业界的爆文,并流传至今。
当年营业收入197亿元,每股分红降到0.4元。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华为的冬天真正来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收入下降,为175亿元。每股分红也降到0.2元,这是华为有分红以来的最低记录,也是华为成立37年以来最低的分红记录。如前文所述,ROE也为历史第二低,19.4%。
主要原因是要保持现金流。当时的华为,虽然小有名气,但扩张太快,急需现金流。
2003年,是另一个转折点。
经历2002年的首次收入下滑后,华为的业务重拾增长,尤其是海外业务,2005年首次超过50%。2006年,海外占比已达65%(据华为年报数据)。
该年,华为股票继续增值,每股升至2.76元,每股分红微增至0.5元。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现金流,只分了净利润的53%。
2004到2009年,基本维持了这个策略:部分分红,部分增值。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华为股价上涨至5.42元。
这里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大概在2009年,因为爆发金融危机,净利润没有全部拿来分红,股价持续上涨,到了4.07元。股价高企,很多员工买不起。公司随之调整了分红策略。
这就有了2010年分红的高点:2.98元。
净利润全部分了,股票不涨了,新员工可以买了。
全部分红的政策持续至2014年。
因为2011到2013年,新成立的企业BG、消费者BG尚处于艰难的爬坡期、投入期,公司整体净利润并不十分亮眼。
到了2014年,华为MATE 7在柏林首发(当地时间9月4日)。11月起,Mate 7一机难求。原计划的50万台销量,全生命周期劲销800万台,远超预期。Mate系列一炮而红。
自此,消费者业务异军突起,为公司贡献了高速增长的增量收入及利润。
2015年5月,消费者业务提前完成全年的预算目标,正式步入快车道,发了2次奖金。
这样,2014到2017年,由于业绩爆发的原因,又回到了部分分红、部分增值的分配政策。
2018年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外部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为了鼓舞士气,净利润全部用来分红,股价一直维持在7.85元,至今未变。
笔者系统地回顾了20多年来华为的分红政策。其实,这里有个底层的逻辑:清零。
任总一直倡导清零,用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话,就是第一条的“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就是今年的净利润全分红了,明年的分红,得重头再来,重新打胜仗,打粮食,有盈利,获取分享制。有利润才分红。
所以,华为成立37年,有两次收入是下滑的:一次是2002年,华为的冬天;一次是2021年,美国持续打压的结果,但从来没有亏损过。
这是华为虚拟受限股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得益于华为超强的组织能力。
虚拟受限股的前世
在公开的工商登记信息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拥有华为0.6522%的股权,剩余99.3478%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华为工会)持有。
数据来源:企查查
在华为深圳总部的一间密室,有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放了十几本蓝色的册子。这些册子有助于回答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谁拥有华为?
在这些厚达数公分的册子里,记录着142,315名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其他个人信息。
他们是华为虚拟受限股的持股员工。
此次华为分红,分的是什么?
就是虚拟受限股的收益。
虚拟受限股制度,华为官方称之为ESOP,全称是员工持股计划。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这是华为历经多年探索,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制度。
持股人数从最早的20 人左右,发展到如今的142,315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股权激励制度的共担、共享为基础,通过不断内化的奋斗文化,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冲锋管理机制。
可以看到,2010-2011年,由于开始发力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新员工人数迅猛增加,而ESOP需要服役满1个完整年度才可授予,导致持股人数未同步增加,持股员工人数比例下降。之后2年恢复增长。
2014-2017年,由于开始施行TUP,配股减少,导致持股员工人数比例再次下降。
2018年后,由于被漂亮国打压,为了凝心聚力,让千军万马上战场,持股人数比例再次提升,并于2022年达到历史峰值,68.75%。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底的持股人数或有增加,持股比例也将继续提升。当然,最终结果,要等3月底华为公布2023年报时才能揭晓。
1.创业期的股权结构及激励制度
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投资成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即华为公司前身),注册资本仅2.1万元,当时,六位股东均分股份。
创业期的华为,一方面,由于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打造明星产品,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当时民营企业的性质,融资困难。
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较低的财务困境风险,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较高的回报率,同时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华为员工开始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票。当时每个持股员工手中都有华为所发的股权证书。
彼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这三者数量几乎相当。
其中股票是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进行派发,一般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帮助员工获得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在早期不能上市、获取银行融资较为困难的初期,华为依靠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渡过了难关。虽然华为的净资产一直在增长,但每股1元的认购价格一直延续到2002年。
1997年,华为对股权结构进行了改制。改制之后,华为新技术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以及华为公司工会分别持有华为5.05%、33.09%和61.86%的股份。
同时,华为股东会议决定,两家公司员工所持的股份分别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并代行股东表决权。
1999年,华为公司工会以现金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公司所持的5.05%股份,同时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工会所持有的21.24%的华为公司股权。
至此,华为公司两家股东——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和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分别持有88.15%和11.85%的股份。
华为采取这种股权结构和激励制度,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现金流风险,提升了公司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核心团队。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金额达到8.9亿人民币,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
2.网络经济泡沫时期的股权结构及激励制度
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影响,融资出现空前困难。
华为董事会决定,将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有的11.85%股权并入华为公司工会,任正非独立股东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华为将任正非所持的3,500万元股份单独剥离,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他单独持有1.1%的股份,其余股份全部由华为公司工会持有。
2001年底,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华为迎来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冬天。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推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2004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再次变更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任正非持股1%。同时,华为正式将员工持股方案定名为虚拟受限股制度。
任正非以外的华为员工股份由华为工会集中管理,代为行使法律上的权利。除了作为创始股东直接持股,任正非也作为员工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中持股。
至此,这种由任正非与华为工会并立的股权结构,以及以虚拟受限股为重点的股权结构和激励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天。
虚拟受限股的今生
为什么要虚拟?为什么华为员工不能直接成为实股股东呢?
首先,法律不允许。当时的法律不允许成千上万人直接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不得超过200人。直到2019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才放开了这一限制。
其次,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是参照当时“深圳市员工持股的规定”设计的,所以能够得到深圳市政府的批准。
最后,华为股权激励制度建立的根基并非完全基于投资。
《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东对公司出了资,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但华为股权分配的理论基础并非基于出资,而是基于“知本主义”。
对,不是出资,而是“出知”。
“出知”是知识资本化的一种路径。
华为对股东的要求更看重的不是出资,而是出售自己的知识,是贡献。
因为法定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安排不符合华为股权分配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华为只能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虚拟股票体系,实现员工持股。
所以说,从固定股票分红向虚拟受限股的改革,是华为股权激励机制从“普惠”原则向“重点激励”的转变。
1.虚拟受限股不虚
从法律上讲,在虚拟股票制度之下,员工持有的并非公司的真正股票,员工享有的是一种经济受益权。
员工与华为没有股权关系,员工并不是华为的股东,华为工会才是华为真正的股东。员工与华为工会之间签订入股合同,双方是典型的合同关系,所有的权利和义务都依靠合同来约定。
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曾说道:
“第一,员工不是直接登记为股东,获得的不是华为直接的股份,所以我们称之为虚拟股票。但是,华为这部分的工会股份是全部对应到每个持股员工的。
“第二,公司的利润完全由持股员工享有,可以不分配,也可以分配一些,也可以留一些,用于以后年度发展。
“第三,如果华为亏损,虚拟股票价值就会降低。”
但员工可以通过“一股一票”选举持股员工代表行使这部分股份权力。比如,2023年3月,持股员工代表会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
因此,股东权力是由持股员工选举的代表行使的。
我们可以发现,华为的股权虽然名为虚拟股票,但行的是员工持股之实。
据华为子公司董事资源局副主席吴钦明回忆:
“公司的员工持股制度,使持有公司股票的员工增加了一个身份,就是公司的股东,所以绝大部分华为的员工,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有双重身份。”
2.虚拟受限股三大经济权益
分红权:华为持股员工每年都能分到高额的分红,而且其利润也是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的。
增值权:华为持股员工可通过申请回购或者离职回购的方式实现增值权。股权回购可以按照当前的股价进行交易,员工通过交易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股权增值。
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若华为进行清算,那么持股员工的股份将不再被回购,而是参与剩余财产分配,即按照其所持有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若华为股权整体出售,那么持股员工也将得到按照实际交易金额分配的股权转让款,而不再按照净资产回购。
3.虚拟受限股的出资义务
有权益就要有义务,华为持股员工需要承担出资义务。
华为以每股净资产作为每股价格,员工需要按照相应的股份数量缴纳出资。通过出资,华为完成了知识资本化的过程,使优秀员工变成了持股员工。
顺便提一下:员工是否承担出资义务,是虚拟受限股与时间单位计划(TUP)的区别之一。
对于作为利润分享计划的TUP,员工并不需要购买,而是凭借工作贡献直接获取。
每年根据不同员工的岗位及级别、绩效,配送一定比例的TUP期权。这种期权不需要花钱购买,周期一般是5年。授予后第一年收益1/3,第二年分红2/3,第三年3/3,第四至五年3/3。
2020年起,第一年收益比例改为3/3,即5年均享受100%的收益。同时,最后一年获得增值收益结算,TUP数量清零。
TUP与虚拟受限股制度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了华为的中长期激励制度,将员工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首先,要注意虚拟受限股制度诞生的初衷和历史背景。
前文提到,华为一开始做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融资;在更宏观的背景下,华为员工持股计划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华为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性产物。
其次,做好员工激励,老板要愿意分享。
很多企业都说重视人才,重视激励,都在讲分享,但就是不给钱。
任正非愿意分享,他个人只占0.6522%的股权,其它全部通过华为工会持股平台跟员工分享,这样的持股比例世所罕见。
他用自己的“不贪”,去解决员工的“贪”,获得了公司的高速增长,业绩遥遥领先。
第三,员工激励要短中长期相结合。
在短期的工资、奖金和长期的股权激励中,TUP是值得借鉴的中期物质激励工具。
第四,学习华为的分红逻辑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种高分红模式,华为吃得消,其它企业未必吃得消。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为倡导清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则未必选择清零。要以丰补歉,做好蓄水池管理。
若是上市公司,还要执行证监会于2023年12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决定》等规定,确定合适的分红比例。
文章参考:《股动人心:华为奋斗者股权激励》《深度:华为虚拟股权的十大解读》《华为访谈录》等。
2024-05-22 15:04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1-31
- 2024-01-31
- 2024-01-31
- 2023-11-09
- 2023-11-09